Search

說到台灣原住民主題漫畫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邱若龍的《霧社事件》,但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作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說到台灣原住民主題漫畫,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是邱若龍的《霧社事件》,但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作品,從1969年知名漫畫家劉興欽的《石頭神》到最近漢堡包的《雲之獸:來自遠古的守護者》。若盤點這些作品,有以下幾個特點:1. 至今還沒有原住民漫畫家處理這個主題,2. 《霧社事件》帶起了一種重視創作過程中資料蒐集的環節,並強調所描繪群體文化「原真性」的「歷史寫實主義」,3. 因此台灣原住民主題漫畫有著大量學界行動者的參與,博物館單位也積極投入創作,4. 自《CCC創作集》創刊後,虛構劇情和想像元素成為主流,但還是相當程度地奠基在歷史和民族誌的框架中,這要回到台灣原住民主題漫畫特殊的生產脈絡來談,5. 對原住民現狀或鮮明或幽微的政治批判也隨之出現。

未來還有許多此類作品會被創作出來,也或許能展現不同的再現策略。期待國家漫畫博物館成立之時,會有特別的展區做更詳盡的介紹。芭樂人類學在此也要特別感謝《CCC創作集》提供文章和圖片的授權,以及幫助此文的產生。

https://guavanthropology.tw/article/6851


Tags:

About author
芭樂人類學創始於2009年11月,以台灣青壯人類學家為主的共筆部落格 ,七十多位輪值寫手多任教於大學及學術機構,從人類學觀點探索日常生活、文化況味、社會張力、與世界百態。 芭樂每週一固定上架,此外不定期推出番外篇與 iGuava專題。
「芭樂人類學」粉絲頁
View all posts